“喂?”电话那头传来了穆世新熟悉的声音。
“穆叔啊,我是沈梦石!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村里这次可真是大丰收啊!足足猎获了上万斤野猪肉呢!”沈梦石难掩兴奋之情,大声说道。
穆世新听到这个数字也是惊讶不已:“真的吗?这可太好了!那我啥时候派车去拉呀?”
“后天吧,明天一早村民们就都进山忙着往回运野猪没,估计要费不少功夫。”沈梦石回答道。挂断电话后,沈梦石如释重负般长舒了一口气。接下来,只需要静静等待着后天的到来,将这些美味的野猪肉送到肉联厂,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第二天,初升的阳光洒落在被群山环抱的宁静小村庄,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一条绵延不绝的板车队伍,早已整装待发,开始了漫长的山路跋涉。队伍由强壮的村民组成,男人们驾驭着牛车、马车或拉着沉重的板车,车轮碾过泥土路面,发出规律的吱呀声。而村庄里的妇女们则忙碌地将各家各户的屠宰刀具集中起来,在磨刀石上仔细地磨砺着刀刃,为即将到来的规模庞大的猪肉加工做着细致的准备。刀锋的寒光,预示着丰收的喜悦,也象征着村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即将兑现。 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随着长长的车队,脚步轻快地向着山里走去,他们的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增添了一抹童趣。
上午,当太阳缓缓升至树梢,照亮了山间蜿蜒的小路时,两支队伍——运送猪只的队伍和等待在此的狩猎队伍——在温泉旁顺利会师。足有上百人的庞大队伍,迅速而有序地将超过一万斤的野猪装上车辆。 之后,又是漫长的山路,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行,车轮与山石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一首雄浑的山歌,诉说着村民们一年来的辛劳与收获。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余晖洒落在山间时,运送猪只的大部队终于回到了期盼已久的村庄。村里的大锅早已烧好了滚烫的热水,等待着这些辛劳了一天的壮汉们。在村民们痛快地喝水休息之后,村里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猪肉分割工作。一扇扇肥美的猪肉被熟练地切割成两半,整整67个硕大的猪头整齐地排列在地上,场面蔚为壮观。
村长和村干部经过认真商议和表决,决定将一半的猪头和猪下水分发给全村村民,以分享丰收的喜悦,体现共同体的和谐。剩余的猪肉,则按每家五斤的标准进行分配,确保每户人家都能享受到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剩下的猪肉则由村部统一处理,全部出售给了市肉联厂。至于出售猪肉所得款项的分配,村民们早已心知肚明,遵循着世代相传的村规民约,井然有序,无需村长过多解释和安排。 整个过程体现了这个山村村民的团结互助、勤劳勇敢以及世代传承的传统习俗,也展现了他们对于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穆子青这几天在农村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时光,她跟随沈梦石,体验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游玩,而是深入到当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参与了他们所有的活动:攀登山坡,穿越山岭,甚至在冬日里体验了在雪地里玩耍的乐趣。最让她兴奋的是,她实现了一个梦想——参与了狩猎活动,亲身体验了乡村生活的原始与活力。这段经历让她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她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然而,短暂的乡村生活即将结束。肉联厂拉猪的大卡车,预示着回程的开始,这给穆子青带来了些许不舍。当卡车缓缓驶入村庄,村民们将一扇扇的猪肉装好车后,则预示着她就要随车回家了。
当她看到指挥完装车的父亲穆世新,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 她的父亲穆世新与她目光相对,却很快移开了视线,目光落在了沈梦石身上。沈梦石立刻明白了穆世新的意思:他不忍心责备女儿,打算让沈梦石来劝说她离开。虽然沈梦石内心也十分不舍,但这毕竟不可能长久的居住在此,所以他还是承担了这个“恶人”的角色。最终,沈梦石握着穆子青柔软的小手,轻轻地将她拽上了开往城市的卡车。 透过车窗,穆子青依依不舍地向送行的姥姥、姥爷和其他村民挥手告别,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对未来重返乡村的期盼,她轻声说道:“大家保重,我会再回来的!” 这句简单的告别,既表达了穆子青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她与这片土地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将会在她未来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