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下,凛冽的北风卷着细雪,广渠门城楼上,兵部尚书孙承宗五指深深的掐进垛口得青砖上。远处的地平线上后金军的旌旗如黑云压境,八旗各色的甲胄在冬日惨白的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转过身看了看身旁刻着铭文的炮身,那是自己经络辽东时,花了很高的价钱从登莱购买的90mm火炮,这几天被重新擦去了身上的锈迹。整个北京确实是久疏战阵,如果不是女真人这次南下估计火炮整个都会被锈掉。
而在90mm火炮的侧面,那是登莱军最常见的火箭弹。12支火箭已经装入发射舱,从那些崭新的弹体看来,这种火箭从运到北京城后就从未被拿出来过。对于女真人的这次进攻,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督师,探马回报。“满桂的声音沙哑如铁锈摩擦,“建奴主力已过通州,前锋距此不过二十里。“
袁崇焕没有回头,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沙盘上那代表关宁军的木雕骑兵。九千对两万——这个数字在他胃里凝成一块寒冰。更让他心悸的是,沙盘旁边那封刚刚送到的圣旨:“着尔星夜驰援,若再逡巡不前,国法俱在。“
“辽东那里有新的战报传来吗?”袁崇焕开口询问。
“还没有,登莱军那里没有任何新的战报传来。而且锦州那里也没有女真人进攻的战报。”属下汇报到。
这实在是不对劲,不仅袁崇焕,甚至在军帐内的几个将领也是一脸的不安。
德胜门外,关宁军大营。
祖大寿正在擦拭他的三眼铳,这种辽东特制的加长铳管在火把映照下泛着蓝光。倒不是现在辽东军中得燧发霰弹枪祖大寿不喜欢,而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这种三眼铳在辽军中也算是比较常见的,毕竟三眼铳相比于普通火枪,可以制造的比较重一些,外面加上各种尖刺,在弹药发射之后也可以作为钝器使用。辽军中很多士兵都喜欢这种武器,以至于在燧发霰弹枪已经再辽东军中装备的情况下,袁崇焕还是了登莱中订购了一批这样的三眼铳。
而拿到这种三眼铳后,辽东军也是喜欢的很,到大树这里就不仅有一只短款的大口径霰弹枪,还有一支这样的三眼铳。
帐外突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他头也不抬:“督师。皇上又催了?“
袁崇焕掀帐而入,斗篷上结着冰碴:“建奴这次是倾巢而出。多尔衮的正白旗在前,岳讬的镶红旗居左,蒙古八旗压阵。“他抓起案上的酒囊灌了一大口,“最麻烦的是阿巴泰的护军营,全是重甲死士。“
“九千对两万...“祖大寿突然笑了,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记得宁远城下么?当时咱们人更少。“
“将军这话欠妥。守城战和野战还是不同的。登来提供的火炮在射程和精准度上都压着鞑子打。这次我们来的匆忙,大口径的火炮没有带上,只有野战的90炮和60炮,后面也只是拉着一些火箭。”袁崇焕开口说道。
帐外突然传来战马嘶鸣。一个浑身是血的夜不收滚鞍下马:“报!建奴前锋已到十里堡!“
“看来女真鞑子的动作很快。”祖大寿开口说道。“辽东那里有消息传来吗?”
“目前没有任何消息。”袁崇焕无奈的摇头。
广渠门外。
岳讬勒住战马,镶红旗的精锐骑兵在他身后列成新月阵。这个努尔哈赤的孙子才二十六岁,却已参加过萨尔浒、沈阳等大战。他眯眼望着远处明军的阵列,突然冷笑:“袁蛮子还是老一套。“
身旁的戈什哈递上单筒望远镜。透过镜片,岳讬清晰看到明军阵前那排特殊的车辆——不是常见的偏厢车,而是加装铁格栅板的盾车,车与车之间用铁链相连,形成道移动城墙。
“这应该是袁崇焕向登来定制的新型盾车,探子也曾经提供过这种盾车的图纸和装备数量。不过无奈的是没有搞到样车。具体能力还真琢磨不透。”戈什哈开口说道。
“确实,咱们手中的火炮还没安置就位。不过还是要给南蛮子一些压力。给炮兵安置提供时间。”岳讬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传令蒙古八旗。“沉默一阵的岳讬嘴角扯出残忍的弧度,“让他们先去试试斤两。“
辰时三刻,第一支鸣镝箭划破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