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四海宾朋聚京华,社稷筹谋御远忧(1 / 2)

中原王朝在萧宇、诸葛逸等一众肱骨之臣的殚精竭虑下,凭借着军事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以及文化的昌盛,于四海之内树立起了无可撼动的威望。值此之际,一场彰显国威、促进交流的盛大盟会——“万邦盟会”在京城拉开了帷幕。

盟会当日,京城的城门早早开启,来自不同国度的使者、商队以及学者们,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鱼贯而入。宽阔的主干道被清扫得一尘不染,两旁百姓夹道围观,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好奇。各国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与中原王朝的旌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和谐的画面。

皇宫的大殿之内,庄严肃穆,新皇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华服,神色威严而不失亲和。殿内,各国使者依照次序,向新皇呈上本国的珍稀贡品。来自极北之地的使者献上了珍贵的白狐皮与千年人参,其毛皮洁白如雪,人参年份久远,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南洋岛国的代表则带来了奇珍异宝,诸如璀璨夺目的珍珠、香气馥郁的香料,这些独特的物产瞬间让大殿内弥漫着别样的气息。

萧宇身着戎装,身姿挺拔地伫立在一侧,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大殿内的每一个角落,时刻警惕着任何潜在的危险。他深知,在这看似祥和的盟会背后,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波澜。诸葛逸则身着朝服,神色从容,有条不紊地与各国使者进行着交流,从商贸合作到文化交流,每一个话题都展现出他的睿智与远见。

在盟会的商贸洽谈环节,场面热烈非凡。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传统优势商品备受青睐,各国商人纷纷抛出橄榄枝,渴望达成长期的贸易合作。诸葛逸亲自参与谈判,他凭借着对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出色的谈判技巧,不仅为中原的商家争取到了更为有利的贸易条款,还成功说服各国降低了中原商品的关税壁垒,为中原商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就在盟会顺利进行之时,一丝不寻常的气息悄然弥漫开来。石云麾下的情报人员紧急向萧宇和诸葛逸汇报:在各国使者之中,有部分势力暗中接触频繁,似乎在谋划着不利于中原王朝的行动。更为关键的是,南方的一些岛国,表面上对中原恭顺有加,但实则在国内秘密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力量,其意图令人怀疑。

萧宇听闻后,眉头紧锁,心中暗忖:“这些岛国向来觊觎中原的富庶,如今在盟会期间仍有这般举动,恐怕是心怀不轨。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强防范。”诸葛逸微微点头,目光深邃:“不仅如此,朝堂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一些官员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对盟会的长远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可能会成为我们应对外部威胁的阻碍。”

果不其然,在朝堂之上,以吏部尚书赵大人为首的部分官员,对盟会的后续发展提出了质疑。赵大人在朝会上言辞激烈:“陛下,臣以为此次盟会耗费巨大,虽表面上促进了与各国的交流,但也引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如今各国使者鱼龙混杂,难保不会有别有用心之人混入其中,对我朝的安全构成威胁。臣建议立刻削减对外交流的规模,加强国内的管控。”

萧宇闻言,向前一步,朗声道:“赵大人此言差矣。当今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若因一时的担忧而固步自封,无疑是将中原王朝推向落后的深渊。此次盟会,是我朝展示实力、拓展影响力的绝佳契机,更是我们了解世界、学习先进技术的难得机遇。至于安全问题,我已加强了京城的安保力量,定能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