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主和派认为,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劳民伤财,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化解危机;主战派则坚决反对,他们指出邻国的行为是对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若不予以坚决回击,将会助长其嚣张气焰,后患无穷,必须以武力扞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萧宇静静地聆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在快速地权衡利弊。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必将生灵涂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如果一味妥协退让,不仅会损害国家的威望,还可能引发更多的边境冲突。经过深思熟虑,萧宇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陛下,此次邻国挑衅,来意不善。臣以为,我们既不能轻易言战,也不能一味求和。当务之急,应先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修缮工事,严阵以待,让邻国知道我们扞卫领土的决心;同时,派遣使者前往邻国,表明我国的立场,要求他们停止挑衅行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若邻国仍一意孤行,我们再采取果断措施,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皇帝对萧宇的建议表示赞同,并任命他为南方边境事务总督,全权负责处理此次危机。萧宇领命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南方边境。他抵达边境后,立即视察了防御工事和军队部署情况。他发现,边境的防御工事年久失修,部分城墙已经坍塌,堡垒的防御能力也十分薄弱。而且,边境守军的兵力不足,武器装备也相对落后。
萧宇当机立断,下令征调附近州县的民夫和工匠,对边境的防御工事进行全面修缮和加固。他亲自指挥工程进度,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标准。同时,他从内地调集了精锐部队,充实边境守军力量,并为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如强弩、投石机等。
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萧宇还积极开展情报工作。他派遣了大量的侦察兵深入邻国境内,收集对方的军事部署、兵力调动和战略意图等情报。通过这些情报,萧宇对邻国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随后,萧宇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国书和礼物前往邻国。使者到达邻国后,受到了对方的冷遇,但他并没有气馁。在与邻国君主的会面中,使者义正言辞地表明了中原王朝的立场,谴责了邻国的挑衅行为,并提出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建议。然而,邻国君主态度傲慢,对使者的提议不屑一顾,声称中原王朝的南方领土本就属于他们,他们有权收回。
萧宇得知使者的汇报后,心中明白,和平谈判的希望已经十分渺茫,战争或许不可避免。他一方面继续加强边境防御,做好战争准备;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周边国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他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国家,向他们说明情况,呼吁大家共同抵制邻国的侵略行为。在萧宇的努力下,一些周边国家表示愿意与中原王朝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危机。
随着局势的日益紧张,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萧宇深知,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毫不畏惧。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与百姓的无限忠诚,带领着边境守军和百姓,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扞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百姓的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