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提携高俅——涉嫌北宋的掘墓人(2 / 2)

过卫州时,苏东坡自然不会错过位于辉州西南七十里山阳镇重泉村纪念竹林七贤的“七贤堂”。宋时辉州(今辉县市)属河北西路卫州,卫州治所在汲县,距东京一百三十五里。据《辉县志》记载,如今的辉县城内西街文庙,尚存苏东坡游百泉诗。

过相州(今河南安阳)时,会晤了相州转运使谢卿材(字仲适),在谢卿材的宴席上赋诗为即将出使辽国的王古(字仲适,王旦曾孙)送行。

离开相州后,在途中和钱勰的送别诗,并向其求京尹所制的顿递司酒。

元佑八年,十月十三。苏东坡到定州任所,职务的全称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州及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

苏东坡与前任赵称办好了交接手续后,依例上了谢表及执政启,然后会见了相州的诸同僚。其时的相州领导班子成员为:

孙知损为河北路转运使;

曾孝广(字仲锡)、滕希靖(字兴公)为通判(曾孝广为曾公亮从子,滕希靖为滕子京之子);

刘焘为安抚使管勾(东坡曾荐刘焘于文章典丽可备着述科);

马君为州雪教授;

沿途各漕使、诸州郡的郡守均发来贺启,东坡先生一一回启,然后前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子庙,作祝文盛赞了孔夫子。

李之仪(字端叔)应辟离开京师来到定州加入了东坡先生的幕府,王安中(字履道)也前来定州从学于东坡。

初到相州,东坡先生即得到了雪浪石与石芝,并分别赋诗与幕僚滕希靖等人唱和。

雪浪石产于河北省定州、曲阳县、阜平雪浪谷等地,该石属水冲石,表面大都有相对平整,纹理线条流畅,石上黑白相间的色彩花纹显得肃穆古朴,凝重深沉,黑者若大地如悬崖峭壁,白者类雪花似雪练飞瀑。质地坚润,黑地白脉,纹理清晰。底色为黑、灰黑色,原石裸露的部分常呈黄褐色,白色的纹络如雪花匀撒于石上,清晰而不张扬,有些石上则有着明快的白色花纹,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亦如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

而石芝产自海上诸岛。

据《抱朴子?仙药?古传篇》介绍:石芝者,石象芝生於海隅名山,及岛屿之涯有积石者,其状如肉象有头尾四足者,良似生物也,附於大石,喜在高岫险峻之地,或却着仰缀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晦夜去之三百步,便望见其光矣。

冬月初一,苏东坡专门设帐为已故宰相、原定州守韩琦(字忠献)置祭,感恩韩公在世时曾在京师自己府上接待过像自己这样的晚辈。接着又设下了水陆道场供养众佛,替亡妻同安君王闰之请奉议郎李公麟敬画释迦文佛及十大弟子,并作《释迦文佛颂》荐亡妻。

定州上任之初,苏东坡发现大宋与辽国和平已久,河朔地区久无战事,所以沿边各地军纪开始松懈,将骄兵疲,边情一旦紧急恐怕不顶用。他特意派遣李之仪、孙敏行亲自到各军营查看实情,发现禁军大都贫困,妻子忍冻挨饿者十之六七。

由于将校不法、勒索聚敛、座放债务演习成风,致使营房破败、不遮风雨。将校既然先违法,那么整顿军纪就无从谈起,故军人一律酗酒赌博加违纪。一旦有近处驻防或是短期役使,那些兵士们总要和老婆孩子洒泪告别,披上盔甲拿着武器,走上一回路就会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鉴于这种情况,苏东坡向朝廷两次上书,奏请朝廷整顿弓箭社,完善沿边地区弓箭社的社规社约。对于弓箭社民户,一律免除劳役,若做到这些,那些民户肯定会衷心拥戴朝廷。

苏东坡自知自己的奏章到达朝廷还要一个多月,利用这一间隙,他又给河北路转运使孙知损致简,将辽国边民只害怕边境弓箭社的弓箭手,而对于防守的边将不屑一顾的事情强调了一遍。想请孙知损也将弓箭社极为得力的情况也上书朝廷,以引起朝廷的重视。

弄完这些,苏东坡又向朝廷求赐度牒一百七十一道,准备找人置场和购买建筑材料,雇佣匠人烧造砖瓦,建造和修建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