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原本对顾长渊的改革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如今听到周太医的汇报,也开始犹豫起来。“此事朕也略有耳闻,民间确实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周太医趁热打铁,继续说道:“陛下,顾大人年轻气盛,做事难免冲动,这医馆改革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啊!微臣建议,暂停改革,待民心稳定之后再做打算。”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点了点头:“周太医言之有理,传朕旨意,暂停医馆改革,让顾长渊进宫面圣!”
圣旨很快传到了顾长渊手中,他看完之后,脸色更加阴沉。他知道,这是宋医家和那些传统医家在背后搞鬼,他们利用民怨和皇帝的犹豫,想要彻底扼杀医馆改革。
“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徐凛风看到顾长渊的脸色,心中也充满了担忧。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将圣旨放在桌上,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进宫!我要亲自向陛下解释清楚!”
夜色笼罩着京城,顾长渊的马车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但他知道,他绝不会放弃……他撩开车帘,望向深沉的夜空,低声说道:“凛风,准备笔墨。”
马车颠簸,顾长渊在摇曳的烛光下奋笔疾书。他知道,单凭口舌之辩很难说服皇帝,必须拿出切实的证据来证明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他需要将改革的细则,预期效益,以及宋医家等人的阻挠和背后的利益纠葛一一列举清楚,形成一份奏折呈给皇帝。徐凛风在一旁研墨,不时递上热茶,两人一言不发,气氛凝重。
与此同时,城西的惠民医馆内,气氛同样压抑。孙大夫将顾长渊被召进宫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大夫,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李医馆掌柜躲在角落里,脸色惨白,他深知自己贪污的罪行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孙大夫看着众人慌乱的神色,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各位,我知道大家都在担心,担心改革会影响到自身的利益。但我想说的是,顾大人推行的改革,是为了百姓,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难道我们行医的目的,不是为了救人济世吗?”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原本嘈杂的医馆安静下来。一些年轻的大夫开始思考孙大夫的话,他们原本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如今看到顾长渊被传统医家联名上书,心中也有些不忿。
“孙大夫,你说的轻巧!改革之后,我们的收入减少了,谁来养家糊口?”一个年长的医师反驳道。
孙大夫坦然说道:“我知道改革初期会有一些阵痛,但长远来看,改革会让医馆的效益更好,我们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而且,顾大人已经承诺,会根据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奖励,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昧着良心,与钱药商勾结,高价卖药,坑害百姓了!难道我们行医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吗?”
孙大夫的话,逐渐让一些大夫开始动摇。他们扪心自问,自己行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救死扶伤,还是为了中饱私囊?
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从角落里走了出来。是陈学徒。他走到孙大夫面前,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孙大夫,我知道李掌柜贪污的证据!”
他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医馆内炸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陈学徒颤抖着声音,将自己知道的贪污内幕和账本的藏匿地点一一告诉了孙大夫。
孙大夫听完后,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拍了拍陈学徒的肩膀,说道:“你做得很好,谢谢你。”
当顾长渊的马车回到医馆时,孙大夫已经将陈学徒的证词整理好,交给了他。顾长渊看完之后,心中对医馆的贪腐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明白,这场改革,不仅要触动传统医家的利益,还要清除医馆内部的腐败分子。
顾长渊沉思片刻,对徐凛风说道:“凛风,明日你安排一下,邀请城内所有的传统医家来医馆参观。”
徐凛风有些疑惑:“大人,他们现在对我们恨之入骨,恐怕不会接受邀请吧?”
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来,也得来!这一次,我要让他们亲眼看看,改革后的医馆是什么样子!”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低声说道:“传令下去,明日辰时,惠民医馆,不见不散……”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尤其是宋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