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毕瑞豪拿出诚意,周海英答应帮忙(2 / 2)

沈鹏看了一眼魏昌全,心里暗道:这俩人,还说是国有企业的书记,连几箱子农药都卖不出去,真是给省委秘书长周鸿基丢脸!但他表面上还是笑着打圆场:“毕老板,魏书记也是实在没办法了,你就多少帮衬一点。”

毕瑞豪咬着牙说道:“那这样吧,看在魏书记和咱周会长的面子上,咱农业局又是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坤豪公司主动提出为会长分忧,我们拿1万箱的货。”

沈鹏看着毕瑞豪说出“1万箱”时,那表情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1万箱农药,坤豪公司完全是在亏本且承担巨大风险的情况下,承接下这部分销售任务,如果卖不出去,直接亏十万块钱。

但周海英和魏昌全显然对这1万箱并没有太过兴奋,魏昌全也学着周海英慢慢翘起二郎腿,摇了摇头说道:“都说咱坤豪公司是整个东原市最大的农资销售公司,在东原市注册了几家公司,在各个县也都有销售渠道。毕老板,你这格局可不够大呀,1万箱能打多少地,10万亩顶天了吧,也不过是两个大些乡镇的水平嘛?我看至少也得5万箱起步,你才能真正帮到我们周会长啊。5万箱,也不过是50万亩地的用量,东洪县勉强一半嘛。”

毕瑞豪嘴角抽动了一下,心里想着:这魏昌全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1万箱农药,自己都不一定能保证销售出去。要是开口要5万箱的货,那可就是50万,就算直接给周海英送钱,恐怕也花不了这么多。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往火坑里跳吗?

周海英这时看热闹不嫌事大,似笑非笑地说道:“毕老板,你不知道,我可听说,朝阳啊到了东洪之后,毕老板直接以捐助的名义,给县里送了10万块钱呀。朝阳给我说这事的时候啊,可是对你很认可的嘛,这10万块钱,用来买农药也能买1万箱嘛。你看,你这么大方,怎么到了帮商会这个忙的时候,就有点小气了吧?”

毕瑞豪心里明白,如果不答应,这周海英恐怕不会帮忙。他看了一眼沈鹏,沈鹏面色淡定,但眼神还是出卖了他,这些年是挣了不少钱,但是这周海英,不是抢钱吗。这些二代,真是看上啥抢啥啊。

毕瑞豪咬咬牙,有命挣关键是要有命花,心中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买。毕瑞豪道:“这样吧,魏书记,其他县确实不敢卖这批药,万一过期之后,出了问题是要惹麻烦,我拿5万箱走。我也不砍价了,而且销售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质量纠纷,你们农业开发总公司必须出面解决。”

5万箱显然符合魏昌全的预期,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周哥,您看,毕老板就是阔气,这就是社会主义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为什么能富起来?就是有胆气与魄力。以后我们农业开发总公司和坤豪公司,还要多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沈鹏苦笑着,心里觉得这是毕瑞豪拿了不少钱,来为农业开发总公司解决燃眉之急。但他也清楚,在这个圈子里,利益交换是常态,今天毕瑞豪帮了魏昌全,明天魏昌全、周海英就会回报毕瑞豪,最关键的是,搭上了周海英的线。

周海英这时才主动说道:“其实,这事不是打人的事,也不是检查的事,就是和朝阳,好好相处嘛,上次,咱们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嘛。”

毕瑞豪于是将在东洪县遇到的麻烦,一五一十地向周海英与魏昌全说明,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周海英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打人的事,不要说你没参与,就没有你的问题啊,我看问题很大,大家都是聪明人,何况你的人又被抓了,沈局长,你敢保证能把这事搞定吗?”

沈鹏苦笑一声,如果不是平水河大桥的事,自己可以和自己的大舅再说一声,但是现在,显然是不行了。再加上孙茂安一直盯着不放,现在出手,风险太高。

周海英明白,公安局长都上门了,这事他心里是虚的。周海英看沈鹏不表态,就继续说道:“现在除了打干部的事麻烦之外,还有就是农资检测的事。我看你们的质量,多少有些问题吧,不过,也不重要,只要检测结果没问题,他们就没有理由为难你。”

毕瑞豪说:“种子肯定是没问题,种子我们挣的不是这个钱,这个农药啊,问题也不大,关键是化肥的问题,说句实在话,含量达不到。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农资检测。如果东洪县委县政府坚持认定我们的货有问题,那事情就麻烦了。到时候把我们的执照一吊销,就算我想替你们销售农药,都无能为力。”

周海英不动声色地看向魏昌全,魏昌全想了想说道:“检测没问题,农资检测这县里工商局都是送到我们市里农业局来嘛。我可以出面和东洪县农业局打个招呼,让他们把检测的样品,送到我们农业局来,这符合规定,没有任何问题。”

周海英并没有像魏昌全这么乐观,检测造假这事万一出了纰漏,要负责任。周海英点了点头,觉得自己该表态了,便说道:“你们的货按照刚才说的都已经转移了,县里怎么还能搞检测呢?就算要检测,也得有真凭实据。毕老板,你放心,这件事我会关注的。”

毕瑞豪说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政府盯上我们,我觉得完全没必要。从我个人来讲,我非常支持县里的工作。之前,我主动拿出10万块钱,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和县长搞好关系。朝阳县长的工作,我肯定支持,我们坤豪公司的发展也希望能得到县里扶持,就算不扶持,也别再找我们麻烦。所以,就请周会长亲自给李朝阳打个电话,把事儿说开。”

自从周鸿基担任省委常委、秘书长之后,周海英都觉得自己在东原的身价水涨船高,政治地位比以前高了不少。但出面搞定这些事,还是没有把握。周海英看了看毕瑞豪手上的手表,少说也要五万块。谁能想到,他垄断了一个县的农资生产,竟然能挣这么多钱。

周海英想了想说道:“从现在来看,毕老板为这事,恐怕已经找了不少人、托了不少关系吧?你就别藏着掖着了,把你之前找过的人都说说,我看看能不能绕开那些没用的关系,直接找到关键人物。”

毕瑞豪坦然说道:“是啊,为了这件事,我本来觉得是小事一桩,但确实找了多方关系,包括钟书记的儿子,找了计委的韩主任,找了市委常委、臧副市长,也找了平安县的几个熟人,能找的都找了,可关键环节一直没打通。直到现在,朝阳县长还一直把我们坤豪公司当‘对立面’。我们也是挣辛苦钱,真没必要这样啊。朝阳县长年轻气盛,一心想做出点政绩,也没必要拿我们开刀嘛。”

周海英说道:“年轻人嘛,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是海瑞、是包青天,总想着救民于水火、伸张正义、为穷人发声,还是太年轻了。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有资源、有优势的人在挣钱。这个人,我不屑于给他打这个电话。但是你放心,话既然递到我这了,这事儿我接下来,给你摆平。不就是打了几个人,让他别再针对民营企业就行了。”

毕瑞豪说道:“会长啊,我可不可以冒昧问一下,您打算找谁摆平呀?我心里也好有个底,看看还需不需要再做些其他准备。”

周海英端起茶杯,一股普洱茶的香味飘来,让他心旷神怡。他慢悠悠地说道:“这事,全东原只有两个人可以办,除此之外,在东原市你找不到任何能办这个事的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市长,一个是书记,换第三个人,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