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可惜只能在外面看看了(2 / 2)

[顾维钧!]

[我的1919!]

想到上次没给帝王臣公们看过这段,赵定安便道:“一战期间,日本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于1915年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诉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会,却未能收回主权。”

[所以说去他娘的公理战胜强权,落后就是要挨打。]

[相信了别人的鬼话,最后发现求人不如求己。]

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历代帝王臣公都清楚得很。

“1924年,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共同推进国民革命;北洋军阀混战加剧,直奉战争爆发。”

“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训。葬礼引发全国哀悼,被誉为国父。这一年,五卅运动爆发,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国民革命军开始筹备北伐。”

[教员说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对他评价很高的。]

[晚清时期,满是朝廷的暴政与腐败,列强的侵略与践踏。至少孙中山是真的想解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

[所以评价历史人物很少先看私德,都会先提及ta的所作所为。]

赵定安讲历史人物,也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历史和陵墓。

毕竟今天早上到现在,已经遇到过有人不知道明孝陵里葬的是朱元璋、觉得中山陵里葬的是蒋介石的游客了。

他决不允许他的直播间里有这般啥也不懂的观众。

“说回到我们的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陵园平面呈警钟状,象征孙中山‘唤醒民众’的革命精神。整体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全长约700米,落差70米。”

“入口花岗石牌坊,镌刻孙中山手书‘博爱’二字,称博爱坊,寓意其天下为公的理想。”

“中山陵墓道长375米,两侧植雪松、桧柏,象征革命精神万古长青。陵门蓝瓦白墙,门额‘天下为公’为孙中山墨迹。”

他边走边说:“这里是碑亭,内立九米高花岗石碑。往这走是祭堂,主体为仿古宫殿式建筑,重檐蓝琉璃瓦顶,融合中西风格。内设孙中山汉白玉坐像,是日本雕塑家高村光云设计的,四壁刻《建国大纲》全文。”

说到这,赵定安停顿了一下,语气突然有些可惜:“墓室已经很久没有开放了,所以我们今天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

[这到底有什么可惜的啊!]

[看出来了,主播对别人的坟情有独钟。]

[怪不得学的考古,上辈子可能干摸金校尉的。]

赵定安摸摸鼻子,讪讪笑道:“看不了没关系,我告诉大家里头有啥。墓室里是圆形穹顶下安放孙中山大理石卧像,其遗体深埋下方5米处紫铜棺内。墓室门额‘浩气长存’为孙中山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