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亦是频频点头,手中折扇不时轻敲手心以表赞同。
讲解完毕,众人皆散去。杨建华对书生抱拳行礼:“今日多亏兄台相邀,令我茅塞顿开。我决定从此刻起闭关苦读,定要在下次科举有所建树。”
书生回礼笑道:“兄台既有此决心,必能达成所愿。你我二人今日相逢也算有缘,待兄台高中之日,你我再把酒言欢。”
说罢,二人相视大笑,而后各自踏上归途。杨建华脚步轻快,那关于青春仓促的惆怅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杨建华回到家中,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日夜苦读。春去秋来,转眼到了科举之期。杨建华带着满心的期望奔赴考场。
考场上,他文思泉涌,笔锋犀利,昔日所学尽展于答卷之上。放榜之日,果不其然,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消息传开,乡邻们纷纷前来祝贺。杨建华心中记挂着当日那位书生,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小镇寻得书生下落。
他亲自前往,书生见他高中,满脸欣慰。两人摆酒设宴,席上谈笑风生。
杨建华说起自己闭关苦读的日子,感激书生那日的激励。书生则表示早看出他不凡。酒过三巡,杨建华望着窗外明月,感慨万千:“若非兄台,我恐仍在迷茫之中,哪有今日荣耀。”
书生摆摆手:“全凭兄台自身努力,我不过略加引导。”此后,杨建华入朝为官,清正廉洁,心怀苍生,用所学知识践行治国安邦之道,他与书生也成了一生挚友,时常相聚探讨学问人生,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