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听到这番话后,眼眶瞬间湿润了起来,泪水在他的眼眸里不停地打转。他努力克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下心境之后,方才开口回应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这样说,那本王自然应当顺从民意,本王挑选出一个黄道吉日,届时再举行登基大典!”
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一众大臣们整齐地站立着,脸上洋溢着崇敬之色,齐声高呼:“汉王英明!汉王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如雷贯耳,响彻整个宫殿。
待到朝会结束之后,汉王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出大殿,他身后紧跟着杨其三人,而周棣兄弟四人也紧随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乾安殿的内殿走去。
进入内殿,汉王面色凝重地坐于主位之上,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他轻咳一声,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将你们召集于此,实乃本王心中有一事急需与尔等商议啊!”说着,汉王眉头紧皱,满脸皆是忧虑之情。
此时,站在一旁的赵子易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汉王殿下莫要忧心,莫非您所虑之事乃是那魏党余孽?微臣早已派遣得力人手前去追查他们的下落了,请汉王殿下放心便是!”
汉王听到赵子易的话,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他紧接着说道:“不错,据本王密探回报,魏守仁一党盗清无极殿二楼内所有的秘籍,这些秘籍乃是大乾历代皇帝耗其一生搜集来的天下百籍,本王拜托各位一定要追回来!”
圣德十三年十月一日,汉王李弘钦于太极殿(原无极殿旧址重建后的大殿)登基称帝,改圣德十三年为圣清元年,年号圣清。
圣清皇帝即位后,授封与他一同起兵的诸位将领,重新设立神都机构,设五部一台九司,五部分别是:刑部、兵部、礼部、工部、吏部,一台则是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具有监察、起诉和审判等权力。
九司分别是:奉常司(掌管礼仪祭祀)、卫尉司(负责兵器及仪仗)、农仪司(负责国家仓储)、太卿司(掌管刑法、断狱)、宗正司(负责掌管皇族族谱)、鸿理司(掌管外交典礼和凶事礼仪)、广禄司(掌管皇室酒醴膳食)、军作司(掌管制造火器)、仆常司(掌管皇帝车马和国家牧政)。
除此之外,还设立北军镇抚司和神都镇抚司,北军镇抚司归御史台掌管,同样负责稽查百官,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具有先斩后奏之权,神都镇抚司前身是大乾龙影卫,职责依旧是掌管神都皇宫以及城中百姓的治安。
而四大洲成立的真气学院,南洲太微玄机院,西洲青云山陵院,东洲珞珈巽风院,北洲帝炎天佛院,在圣清皇帝的支持下,重新开院招生,各洲子民纷纷前往。
圣清八年,这一年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在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战争后,大乾王朝终于与北方强大的北漠达成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协议。自那一刻起,烽火硝烟逐渐消散,两国之间再无战事。
随着协议的签署,大乾王朝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胸怀和包容气度。他们迅速开通了互市贸易,让原本生活艰难的北漠居民看到了一线生机。通过这种方式,双方不仅实现了物资的交流互通,更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共生。
与此同时,那位英明睿智的皇帝——李弘钦,还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他允许位于鬼坊之内的八国遗民,只要具备相应的才能和能力,就可以入朝为官,这个决策打破了传统的异国门第观念,无论出身贵贱、背景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够在大乾的朝堂之上一展抱负。
在这样开明的政策引领下,大乾王朝迎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其疆域不断扩张,最终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广袤的土地涵盖了四洲之地,周边十几个邻国也纷纷对大乾示好,主动派遣使节前来,表示愿意建立友好关系,并与之签订和平条约及永不开战的协议,一时间,大乾成为了这片大陆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万国来朝,盛世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自此乾国大陆迎来新的开始,而主人公赵子易等人也开始新的生活,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圣清皇帝授封周棣为齐国公,谢安为魏国公,王也为韩国公,赵子易为秦国公,圣清皇帝还赐予四位国公丹书铁券和打王金鞭,国公之位可世袭罔替。
圣清十年八月十五,皇后徐氏生下一子,这是李弘钦的第一个儿子,他为其子取名“李瑞羽”,同年九月,李瑞羽被立为太子。
而魏守仁一党仿佛在世间消失一般,无论哪国都搜查不到魏党的下落,李弘钦命神都镇抚司持续追查下去,自圣德一朝宦官专政一事发生,圣清皇帝特地成立司礼监,所有太监都归司礼监首领太监管辖,而司礼监又被神都镇抚司掌管,一旦出现宦官乱政,神都镇抚司可立即缉拿捕杀!
成为国公的谢安四人,平常没事的时候就替皇帝出去巡视四大洲各地官员,如遇到不平之事,可代帝执行,一时间大乾财政与粮食收成远超太宗时期,大乾天下再无流民乞丐存在,百姓们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