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殿顿时响起喝彩声,众人皆为耶律敌烈的豪爽和高超技艺所折服。就在这热闹的氛围中,赵普突然清了清嗓子,手指轻轻点向银箸上的铭文,微微仰头,沉声问道:“这‘河朔节度使监造’,莫不是安禄山旧物?”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赵普和耶律敌烈。耶律敌烈先是一怔,随后大笑拍案,那笑声在殿内回荡,震落了屏风上的一枝瓶插海棠。海棠花瓣纷纷飘落,仿佛为这紧张的气氛增添了几分诗意。耶律敌烈大笑道:“安禄山?那不过是历史中的一抹尘埃罢了!今日既归中国,这等物事自当熔了重铸犁铧!”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豪情壮志。在场的众人纷纷点头称赞,对耶律敌烈的豁达和归顺之意表示钦佩。
耶律敌烈坐在席间,眼神不经意地在殿内扫视。当他眼角瞥见屏风后陈安正在疾书时,脚步不自觉地朝那里移了过去。陈安坐在案几前,神情专注,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舞动着。那墨迹透纸,仿佛承载着他此刻的思绪和情怀。耶律敌烈走近一看,原来上面写着“请置契丹猛安谋克于河套”。
耶律敌烈微微歪头,看着陈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开口道:“陈安,你为何要写这些?置契丹猛安谋克于河套,若执行起来,恐怕会引起不少纷争啊。”
陈安停下笔,抬头看着耶律敌烈,目光中透着坚定和自信。他说道:“耶律大王,如今我大宋与契丹虽有嫌隙,但若能互相融合,取彼此之长,定能共同守护这片大好河山。这河套之地,地势险要,若能安置契丹猛安谋克,既能增强我们的力量,又能缓解彼此之间的矛盾。”
耶律敌烈微微点头,他深知自己如今已归降周朝,大周的安定与繁荣关乎他在异乡的未来。他感慨地说道:“陈安,你所言极是。只是,这一举措实施起来怕是困难重重啊。”
陈安微微一笑,继续在纸上书写着,缓缓说道:“大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要我们有决心,有策略,未尝不可。如今你我二人一同为这大周效力,想必定能找到解决之法。”
耶律敌烈望着屏风上投下的陈安书写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他仿佛看到自己与这位汉臣携手,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找未来的道路,心中竟生出几分感动和期待。
而在不远处,曹彬和赵普正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曹彬手扶衣袖,微微点头,说道:“殿下,看来耶律敌烈和陈安此举,或许能为咱们大宋与契丹之间的关系带来新的转机啊。”
赵普捋了捋胡须,目光深邃地说道:“嗯,只是此事尚需谨慎行事。毕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祸。”
曹彬和赵普的对话声在殿内轻轻回荡,仿佛预示着这场宴会背后隐藏着无数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耶律敌烈和陈安继续交流着,他们的心中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这动荡的局势带来一丝曙光。而那屏风后的纸张上,墨迹渐渐蔓延,仿佛承载着整个大周与契丹未来的命运。
上班了,没时间码字了,写的不好,第一次写小说,好坏就这样了。感谢各位读者!喜欢读史,有时间我还会写我喜爱的历史人物。哪怕没有人看。圆自己一个写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