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终章结尾(2 / 2)

“儿…… 臣…… 谢…… 过…… 父…… 皇……” 沐羽听到嬴政的承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随后,缓缓地闭上了双眼,终于安然地与死神相拥,离开了人世。

待嬴政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房门,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知所有人时,天空也下起了蒙蒙细雨。那细密的雨丝,如同上天的泪水,仿佛连上天都在为沐羽的离开而感到惋惜。雨滴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仿佛是在为沐羽奏响最后的挽歌。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一枚原本由嬴政所佩戴,由陨落后的部分天星所锻造的九龙龙纹指环,却出现在了沐羽的手指之上。这枚指环,仿佛是嬴政对沐羽最后的敬意与愧疚的象征,它默默地陪伴着沐羽,走向另一个世界。

或许是心中有愧的缘故,嬴政力排众议,执意亲自为沐羽举办了甚至超越其始皇帝规格的葬礼。那葬礼的场面极为隆重,整个咸阳城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身着素衣,面容悲痛,眼中满是对沐羽的敬意与怀念。嬴政将除赢阴嫚之外,沐羽的另外几位夫人,也就是端木雪、墨玥、田言、红莲和任颜五女全部册封为大秦公主。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予沐羽的家人无上的荣耀与地位,让他们在大秦的宫廷中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至于沐羽的四个孩子,也纷纷被接入了皇宫,并由嬴政亲自抚养。嬴政看着这些孩子,仿佛看到了沐羽的影子,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他们培养成才,让沐羽的血脉得以延续。

同年年底,嬴政禅让帝位,由太子扶苏继任皇帝,称秦二世。这一决定,震惊了整个大秦帝国。但嬴政深知,自己的身心已疲惫不堪,他需要将帝国的重任交付给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扶苏。他相信,扶苏能够带领大秦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秦二世元年,秦二世扶苏册封其与皇后,原楼兰女王阿丽亚之子子墨晋封太子,并让萧何担任太子太师,曹参担任太子少师,蒙恬担任太子太傅,王贲担任太子太保,韩信担任太子少傅,王贲之子王离担任太子少保。这一系列的册封,显示了扶苏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帝国未来的规划。他希望通过这些贤能之士的辅佐,能够培养出一位优秀的继承人,让大秦的江山永固。

同年,秦二世扶苏感其师,原太子太师沐羽之功德,在征求如今已然颐养天年的太上皇嬴政同意后,将沐羽重葬于嬴氏族地,牌位供奉于嬴氏宗祠之中,受嬴氏一族香火。这是对沐羽功绩的高度认可,也是让沐羽在家族中永远被铭记的方式。沐羽的名字,将与大秦的历史紧密相连,成为大秦帝国光辉历程中的一部分。

秦二世三年,在经过沐羽的几位遗孀同意后,被沐羽藏在其书房中的书稿和图纸现世。这些书稿和图纸,犹如一座宝藏,蕴含着沐羽的智慧与远见。在诸子百家的合力研究下,大秦的国力更加强盛。沐羽生前的理念与发明,开始在大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大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军事装备也日益精良。大秦帝国在沐羽的遗产推动下,向着更高的巅峰迈进。

秦二世五年,远征美洲的张良带着从美洲带回来的玉米等农作物返回了咸阳城。这些新奇的农作物,极大地丰富了大秦百姓的食物品种。百姓们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粮食,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喜悦。玉米的种植逐渐在大秦推广开来,它的高产与适应性,为解决大秦的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大秦的农业版图进一步扩大,百姓们的生活也更加富足。

秦二世八年,凭借沐羽生前所留下的图纸和某些理念,在公输家和墨家的通力合作下,第一款内燃机问世。这一伟大的发明,如同在大秦的科技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内燃机被迅速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交通运输方面。同年,大秦开始装配内燃机驱动的舰船,这些舰船的速度与性能远超以往,大大增强了大秦的海上实力。大秦的舰队在海洋上威风凛凛,驶向未知的远方,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秦二世九年,借助沐羽生前留下的世界地图,大秦的舰船发现了大洋洲。大秦的将士们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插上了大秦的龙旗。在短短数月时间内,整个大洋洲都被纳入了大秦的版图。自此,世界七大洲,只有南极洲尚未有大秦的痕迹。大秦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秦二世十一年,嬴政病重,在经过多方抢救无效后龙御归天。根据嬴政生前留下旨意,嬴政被葬于秦始皇陵中。这位伟大的帝王,结束了他辉煌而传奇的一生。他的离去,让大秦帝国陷入了悲痛之中,但他留下的帝国根基与制度,依然在支撑着大秦继续前行。

秦二世十七年,沐羽长子沐贤迎娶秦二世扶苏之女子娴为妻,并凭借其出色的才学,成为了除沐羽外,大秦历史上最年轻的礼部尚书。沐贤继承了父亲的聪慧与才华,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为大秦的外交与礼仪事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婚姻,也进一步加强了沐氏家族与皇室的联系,让沐羽的家族在大秦的政治舞台上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秦二世十九年,沐羽次子沐斌凭借其父留下的理念,成功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内燃机车。这款内燃机车的出现,再次改变了大秦的交通运输格局。它的速度与便利性,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沐斌的发明,也让他成为了大秦科技领域的一颗新星,他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为大秦的科技进步努力奋斗。

秦二世二十三年,秦二世扶苏之子,皇太子子墨迎娶沐羽长女沐珏为妻。这一联姻,象征着皇室与沐氏家族的紧密结合。沐珏与子墨的婚姻,也被视为大秦帝国未来稳定与繁荣的象征。他们将共同肩负起传承大秦帝国的重任,为大秦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

秦二世二十七年,沐羽次女沐馨整理其父沐羽留下的言论,并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重新解读。她的解读独特而深刻,成为大秦历史上第一位女学者。沐馨的才华与智慧,让她在学术领域大放异彩。她的研究成果,也为大秦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大秦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秦二世三十三年,秦二世扶苏病重,临终前传位于皇太子子墨,为秦三世。扶苏在位期间,继承了嬴政与沐羽的遗志,努力治理国家,让大秦保持着繁荣与稳定。他的离去,让大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他留下的基础,为秦三世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三世四年,稷下学院进行重新翻修,并意外发现了沐羽生前留下的一些言论。经过研究,发现乃是对大秦制度的变革之手段。这些言论,犹如一颗沉睡的种子,在这个时候被重新唤醒。秦三世子墨看到这些言论后,深受启发。他开始思考大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希望能够让大秦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秦三世六年,经过深思熟虑,秦三世子墨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重大的制度变革,是大秦帝国在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伟大尝试。它旨在平衡君主权力与贵族、平民的利益,让大秦的政治更加民主与公正。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大秦帝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它将在新的制度框架下,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历史,而沐羽的影响,也将永远贯穿于大秦帝国的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大秦帝国不朽的传奇与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