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钱嘛,当然是要赚的,区别就在于赚多赚少罢了。
反正在这乱世里,只要卖得比那些黑心商人的东西便宜,这就足够收买人心的了。
至于平阳县衙从她的钱庄里贷的款,完全无息,可是只要流动起来,用来买她的东西,那可就是有钱赚了。
无论怎么流动,灵儿姑娘就是一个字,赚。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搞了建设、活了经济、救了流民、收了人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内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也趁着这段时间,李辰也和宋时轮还有楚青松几番规划设计,最后将工业园区直接选址在了城东侧。
同时,李辰的木匠工坊也从流民中招募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开始加紧制造纺车、织布机,同时还上马了提花、印染等多种设备。
这玩意,李辰设计起来实在不要太轻松,毕竟,在现有机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即可,先可着最简单的来,只能要提升一下生产效率便行。
毕竟,李辰可不想一蹴而就,直接弄出来他所能设计的极限。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逐渐升级,不断用小代差对这个时代的技术进行压制,一步步地发展起来,才是王道。
要不然,直接升级到极限状态,容易造成文明跃迁后遗症,反倒会被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所反噬,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一句话,大生产、大建设,搞起来!
工业园区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一方面涉及了选址建设、厂房规划、用水照明等等,另外一方面也涉及了设备装修调试、工人培训等等问题,李辰估计,至少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将一期工程上马。
不过,他并不着急,因为扒城墙、建新房、城市扩建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近万流民都成为了民夫,参与其中,这些流民都有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怎么也能安稳下来了。
而与此同时,因为扩建城墙、建安置房,也带动了玉龙河红砖水泥生意。
现在,玉龙河的红砖水泥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日夜不停地往工地上送,用来盖房子使用。
当然,这一切都是由平阳县出资购买,玉龙河共助合作社往外卖——这笔钱当然是林灵儿的钱庄无息贷款给平阳县城的。
等平阳县城等来了上级拨款,或者是收上来赋税之后,就可以逐年还贷了。
而通过这个过程,玉龙河当然也能赚上一笔,老百姓全都能赚钱,当然开心——无形当中,对于收容那些流民,抵触心理也就不再那样强烈了,甚至已经开始逐渐接纳了新来的那些流民。
至于未来城墙的建设,李辰却并不准备用红砖了。
毕竟,红砖虽然便宜,但用来建房尚可,用来建筑城墙,却只能是用来应急,长远来看,并不结实,还得是青砖夯土才可以。
其实李辰不是没动念用混凝土建城墙,可现在的技术问题不太容易解决,更重要的是,建混凝土城墙势必要用到太多钢筋,以现在玉龙河的产能,是绝对供应不上的。
所以这个方案他舍弃了,和楚青松商议之后,决定还是用老办法,青砖夯土,这样的话,建起来的城墙才会更坚固耐用,甚至不需要怎么维护。
毕竟,李辰心中的想法是,以后这座城市可是他起家之地,甚至不排除这里以后会发生大战的可能,所以,必须要将这里的城墙建得坚固一些,再坚固一些。
同时,城市的规模也要全面扩大,无论现在是否有那么多人,至少,要建设出一座能容纳三十万人规模的城市。
虽然这样的城市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已经足够惊世骇俗的了,但为了长远考虑,李辰必须要这么做——先把城市用城墙圈起来足够大的面积,然后再在里面不断地设计规划。
哪里是战时兵营、哪里是居民区、哪里是蓄马区,都要统一规划好。
有备无患!
至于玉龙河的城关,李辰经过再三思量之后,决定舍弃不用、忍痛拆掉。
因为之前的那道城关只是临时建起来应付大战的,简单地来说,是应急用的。
从长远来看,红砖水泥的城关绝对不够结实牢固,应付不了强度更大大的战役。
别的不说,鄂金人的投机机砸过来的大石弹,就已经将城墙的一些部位给压塌掉了,所以这座城关绝不能再用了,也绝对不可能再用红砖水泥来建城关了。
并且,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之后,再建城关,也绝对不是依山而建,而是要远出两侧山峰,在山外建城关。
至于玉龙河,起家之地,这里就变成一座以农为主的农业城市吧,那些城外的流民,也不能全都由平阳县城吸纳,毕竟,那样的话,楚青松的压力实在太大。
所以,李辰这边自然也要吸纳流民的,但吸纳这些人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唯有精英才可以。
所谓精英,第一就是有读过书学识者优先,第二就是各种会手艺的工匠优先,第三就是青壮优先。
并且还要进行详细的甄别!
李辰预计,连家眷在内,收容五千人以上,玉龙河也是没问题的。
只要入了玉龙河的藉,就是玉龙河的人,就会享受到玉龙河的种种待遇。
这里,李辰也刻意设计出了一个等级差,那就是,唯有拥有了玉龙河村藉的人,才能成为合作社成员,才有资格享受到超过其他任何地方百姓的优质社会福利。
通过这个福利差,才能不断地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涌入玉龙河,将玉龙河打造成为一个精英荟萃之地!
李辰相信,只要给他时间,他就一定能够将这里打造出一个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人间天堂。
当然,也完全能够打造出一部潜在的、庞大的,战争机器。
至于新香寨那边,他当然也有考量,暂时不动,做为大山中的另外一个后备基地,继续发展。
同时,也将那里做为了一个练兵之处、藏兵藏粮之地,关键时刻,或许还能派上大用。
所以,那里作为一个主要生产基地,不能削弱,还要加强,还要往那里运送最忠诚的玉龙河人,将这座大山深处的矿业城市,牢牢掌控!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不过,在做着这些工作的同时,却有另外一件事情让李辰小小地惊喜了一下。
那就是,增产和肥料的事情,又有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