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这么有空,并不所说的春节档不用操心,主要原因是就是没有创作方向,这才天天在外面溜达,找人聊天谈事,试图获取创作灵感。
“奥运,题材是不是太宽泛了,我记得很清楚,零八年是在举国办奥园,你把如此宏大的事件放在电影里,还是和其他人合作的一部影片中,有些难以提炼。”
大哥若有所思的说道,紧接着突然想到一部的以前的电影。
“你要拍的话,或许只能像我的《大兵小将》一样,把叙述视角,聚焦在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色的身上。”
“嗯,在这点上,策划会已经定好十二字执导方针,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角色上确实可以放在普通人身上,但着眼点必须落在鸟巢上,落在开幕式上。”
说罢,宁昊又端起咖啡喝了两口,体会着唇齿间的苦涩。
开幕式,正是困扰宁昊的根源。
“而问题就出在开幕式上,奥运开幕式太大了,哪怕讲主要戏份放在小人物上,我的预算依旧不足以支撑拍摄一场开幕式的戏份,可要是直给侧面镜头,我又感觉是隔靴搔痒,起不到引发全民记忆的效果。”
听完宁昊的困扰,陈锦年轻飘飘的扔出两个字。
“简单。”
“你说简单?”宁昊不可置信的说道。
“当然简单,如果我是你,我会将角色设定为一个四川籍的战士,并且这名战士是参与活字印刷表演的战士,通过双线叙事,一边展示家乡人在受灾后的恢复建设,一边展示奥运的艰苦彩排,同时在最后一个镜头,采用第一视角,展示角色在掀开活字印刷筒的顶层,出现在现场观众和镜头前的那一刻。”
陈锦年立马将自己的创作思路讲了出来。
开幕上的表演有很多,但最令人惊诧的,莫过于活字印刷表演,因为在起初的时候,没有人认为里面会有人,包括生产道具的英国供应商,也认为是用机器控制的。
所以当掀开顶层出现人后,才会如此震撼。
同时活字印刷表演,也出现了一个道具造成的表演失误,完全里面的战士凭借毅力,在手指甲被挤掉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撑到了表演结束。
所以让陈锦年在执导单元故事,他一定会把这名战士,作为单元主角进行编写。
“你——”
宁昊揉着下巴,一时间有些无法判断陈锦年的创作思路。
内容没问题,问题在叙事方式上,让他去拍摄正剧,暂且不提他能不能拍的问题,恐怕进电影院的观众也不会买账。
其次,将视角放在表演活字印刷的战士身上,照样绕不开开幕式。
“不行,你最后一个镜头会把预算烧爆的。”
“不会,据我所知,开幕式上布置了大量的机位,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些,还有很多封存了,你从里面翻翻,找到些能用的素材,剩下的再通过特效实现,成本高不到哪里去。”
开幕式的总导演是老谋子。
以老谋子的性格,不可能没有后手,一定存在大量的备用机位,全球直播是十分严肃的国际事件,不可能像舞台表演一样切来切去的,所以没切到的视角不代表没有,只要宁昊愿意找,肯定能找到。
“可开幕式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你让我去找素材,即使找到也用不了啊,清晰度太差了。”
面对宁昊的提问,陈锦年无奈的解释道。
“你学点新东西吧,现在兴起了一种AI画质修复技术,可以修复低分辨率的画面,同时开幕式是在晚上,修复完后再稍微调调,根本看不出来,而且都用第一视角了,激动的泪水和汗水将视线洇到模糊不清也很正常啊,谁说一定要展示清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