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痴心父母古来多(1 / 2)

志平并没有去合肥,他只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静一静。或许父亲说的风险意识并没有错,谁又能说业务就一直好下去呢?就是环湖瓦厂也未必生意会一直红火。

想到环湖瓦厂,他就给瓦厂的童经理拨了个电话,小童一接电话就告诉志平他已经辞职了,现在在外面接点零星工程做做,以后有单位需要菱镁瓦会跟志平联系。

志平虽然有些惊讶,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在电话里聊了起“环湖”的主任经理是如何的勾心斗角,如何的只拍马屁,不干实事,小童归结到自己不想混日子,趁早出来踏踏实实干点实事。

这让志平想到自己离职的原因。小童感叹,现在公司发展大了,那些鱼龙混杂的人是更多了,那么复杂,那么多人,那么多事。

志平听了小童的三句“那么多”的叹息,大声的说:“没事,出来好啊,呆在那里都是准备一辈子摸鱼的。”

童经理由衷地叹息:“是的,他们摸鱼都摸出了职业水准了。吹喇叭,抬轿子,热火朝天,只是苦了底下干事情的一帮人。有时需要连一把螺丝刀都要审批好几天,不管事情急不急,先晾两天再说。”

过了一会童经理说:“颍州粮食局的业务听说要用钢结构代替菱镁瓦了。”

平听了心里一沉,他的主要利润就是来自于粮站的业务,他一句话也没说,只静静的听着童经理往下说。童经理说到粮食局的领导来“环湖”看过钢结构厂了,对钢瓦也比较认同,只是目前还没有试点工程,估计明年开始有部分粮站试用钢结构了。

志平半天握着手机不说话,小童还问了句:“你在不在?”

志平才回过神来说“嗯”,但他迅速觉得自己不该失态,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呢。他十分感谢童经理在电话里告诉他的消息。

挂了后,志平想应该先给顾科长打个电话问问具体情况,顾客在电话里说是中储粮准备用彩钢盖一栋新粮库。他们粮站目前还在用菱镁瓦,以后怎么样,那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吧?

志平心情轻松很多,但又无端的觉得菱镁瓦终究还是被钢带瓦替代吧?总之菱镁瓦是行业的末路了,除非唐山的老钟把那些瓦销到粮站,老钟研发的产品恰恰就是代替钢带瓦的。

哎,想来也真是滑稽。到底谁替代谁?粮站的业务鹿死谁手?尚未确定,志平的心情起起伏伏。

志平去了广西门广场附近一个网吧里,直到金侠上线时,他又隐身了一会才下线。她不想让金侠知道他没事就泡在网吧里,何况这两天考虑买房事情很多。

他需要用心处理眼下的事情,只偶尔跟金侠在电话里聊一会,无论如何,他要认真对待金侠,不让他有一点点的反感情绪,金侠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出了网吧,已是万家灯火了。周末的西门广场人很多,每个摊位面前都有人驻足观看,有卖书的,有卖儿童智力玩具的,有报考辅导班的,还有卖小兔子小金鱼的,家长带着孩子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闲逛。

志平却不知道今晚他该去哪里歇脚,他不想回家却又嫌宾馆不卫生。他忽然想到大伯家的堂哥就住在附近,便给大哥拨了电话,告诉大哥晚上会去他家住一晚。

大哥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说“小超不回来,你就来住吧?家里大妈在家,你去直接敲门,我们很晚才回来的。”

大哥交代完后挂了电话,志平却觉得大哥有丝不情愿的感觉,但又一想到大哥就那样,打小的时候,大哥对任何事情,都规划的条理清晰,丝毫不乱。

等志平骑车到了那个小区楼下时,摁了两声门铃,一个老年人出来开门,果然是大妈。

志平好久没见到大妈了,大妈以前在浮槎镇上守个摊位,冬天卖瓜子板栗,夏天卖水果,虽然没赚多少钱,但比志平父母在土疙瘩里刨食强多了。

志平进了门,大妈问志平有没有吃晚饭,志平连忙说早就吃过了。大妈又给志平倒了一杯茶,认真地问志平:“这么晚在市里做什么业务吗?”

志平没说跟父母吵架,只说自己办完事太晚了,明天还要过来,所以今晚就不回去了。大妈仿佛明白地点点头,然后用关心的语调慎重地对志平说:“平子啊,我对你说件事啊……”

志平奇怪大妈用这种语气说话,便疑惑而认真地听大妈说。

“就是啊,你大嫂说的小区有对夫妇,男的在外面乱的很,一天到晚不回家,后来发现他儿子在学校里查出了病毒,这一家人就没脸再住原来小区了,天天吵架,女的见到男的就骂,后来孩子书也念不成了,一家人只好把房子卖掉搬走了。”

志平疑惑不安的眼神,继而仿佛有所明白,又立马坦然。最后志平问:“不可能吧?”

“你大哥就跟我讲,说你年纪还轻,这么晚待在市里不好,这城里不比乡下,怪事怪人太多,就怕你不小心失足哦!”

志平听到最后都莫名的想笑,大妈是没看到那天晚上他跟亚飞他们在一起吃晚饭的情形,只能说大妈的担心是多么的多余啊!

志平又觉得大妈只是个年老年的妇人,他能知道的事和想说的话都是大嫂亲口告诉的吧?

志平躺在床上的时候,心里不痛快起来,他觉得应该把这份貌似关心实则被辱的心情牢牢记在心里,一定要在更大的城市里买房安家。

第二天一早,志平轻轻地起床,把被单收拾的干干净净滴,折叠整齐,然后悄悄的出门买了一大堆包子和烧饼油条。回来的时候只有大妈起来在厨房,大哥大嫂都没起来,志平把早点往桌上一放,便笑着跟大妈说他还要赶早车。大妈拦住志平让他吃一点再走,还说锅里熬了绿豆粥。

志平坚定地摇摇头,大妈才让开门,志平背对着门口退出去了。

一路上志平想以后不会再来了,他想到早几年大伯已去世,大妈一个人跟大哥一起带小超,从小学上到初中,如今大哥大嫂每天在巢州边贩卖鱼虾到几个菜市场和市区里面的饭店,真是又忙又辛苦。大妈也毫无怨言地跟着他们,志平想到昨晚他来投宿,一开始堂哥就不愿意了,只是怕尴尬,最后还是大妈挑明来说的。

志平忽然很感动父母那种对子女的激烈保护,真是事无巨细,毫不推辞。

志平一刻都不想耽误,他要回到瓦厂跟父母把所有的隔阂冰释,他仍然是他们听话的孝顺小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