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活死人(1 / 2)

民间能够接受的程度很让人吃惊和意外,但毕竟皇帝高高在上和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皇帝是死是活似乎对他们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那自然是希望皇帝能够长生不老。

而皇帝本就是君权神授,是天子,自然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皇帝能够长生那就是上天给皇帝功绩的奖励,这更能说明是皇帝圣明,是神迹。

相对于民间,朝堂上的态度也很重要,对于周喻的容颜不老反应也没有想象中的大,大体还算得上是平静没有什么太大的声音,也没人敢发出什么不和谐的声音,这么多年来周喻对大明本土的掌控更是到了一种极致。

不过周喻能够镇压住朝堂的声音却不一定能够镇压住某些人的野心。

这份野心不在于谋反叛逆,而是人类对长生这件事天然的追求和渴望,是纯粹的人性。

会有一些人不计一切代价的想要窥视到长生的方法,哪怕是从周喻这里开始着手,这些人可不信什么神迹,他们只会认为是皇帝找到了长生的方法。

明着不敢对圣皇帝陛下有丝毫不满,可暗中却是小动作不断的想要探寻长生的方法和真相,但这也是毫无意义,一些人被夷族后也逐渐的老实下来。

当一个皇帝能够得到宗室,勋贵,武将,军队,百姓,地主士绅所有阶级都支持的时候,别说这个皇帝是长生者,就算是头猪那他也依然会是皇帝。

更别说是把大明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将京城给打造得犹如铁桶的周喻了。

再者,长生的也并非只有周喻一人,更不是一种无法复制的神迹,长生同样也可以成为周喻手中一个可以利用的手段,用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维持大明的稳定。

种种条件下,周喻对于大明对于世界的统治也只会越加的稳定,长生更不会成为负面的影响。

可周喻也清楚现在这种平稳是无法一直维持下去的,一旦等到大明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还不知道会因为长生的事情给闹出多少麻烦,也就是因为惦记着对长生药对天星好好研究一番,不然在这个世界活了这么多年周喻其实也早就觉得差不多了。

为了避免以后可能会出现的乱象,周喻也是妥善的做出了各种安排。

而看着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去,周喻的心也逐渐对此变得麻木和淡漠,虽然他并不吝啬于将手中的长生药给其他人使用,但也不是谁都有资格能够服用长生药。

以大明立下的圣明历也逐渐被全世界接受并使用,圣明历六十六年,圣皇帝退位修养,圣皇年仅二十的嫡孙登基成为新帝,同年赦封数位新王于瀛洲之地。

圣明历八十四年,欧罗巴大乱,因传教和文化冲突,各国建立骑士团开始反抗大明,历经两年后被彻底镇压。

圣明历八十六年,西方宗教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教义,其中明确了圣皇帝就是亲临世间的上帝,其他宗教也先后做出了相同的修改。

圣明历九十一年,圣皇帝之孙靖帝当了二十五年皇帝后积劳成疾决心退位,帝位由其子继承,为恒帝。

圣明历九十七年,登基六年的恒帝兴兵而起,百万大军无数战舰同时对极北之地以及欧罗巴大陆发起进攻。

圣明历九十九年,圣明帝国已经做到了实际统治了整个欧亚大陆,仅两年时间就推平了明面上所有的反对力量,战争结束时百万大军扩大了三倍,其中三分之二皆为欧罗巴人。

圣明历一百年,全世界大明领土封地宣慰司都举办了隆重的庆典,以庆贺圣皇帝陛下登基百年的重要时刻。

时光匆匆,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这么多的皇帝却没有一个昏君出现,一代一代的带领着大明走向更好,通过几代人一百多年的时间,彻底稳固了大明也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汉化。

周喻的影响力却一直没有消失过,反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对大明的控制力也是越来越强,虽然没有再一次的站上台前可却始终在幕后控制着整个大明的方向。

当大明不需要继续对外开拓而是开始稳定发展后,一个比起任何时代都更加璀璨的盛世就到来了,文化科技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开始全面爆发。

曾经被战争机器所驱动的庞大生产力如今被引导向了民用和科研领域。

科学不再仅仅是为军工服务开始全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力技术在几十年的积累后也逐渐开始用于民间,内燃机也开始小规模的在一些行业中得以运用。

无线电从军事通讯延伸到民间开始用于广播和远距离信息传递,使得即便天涯海角,也能听到来自于大明心脏的声音。

随着全球范围的汉化,大明的儒家思想、诗词歌赋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曾经被征服的文明在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多元而又统一的各种新式文化。

这种看着很美好很美好的画面若是任由发展最多持续五十年就又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原因就是阶级的固定。

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什么情况下阶级的存在都是无法避免的,有阶级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事,一人的努力自然是比不过三代的累积。

但正常的阶级不应该是将跨越阶级的渠道更封锁死的,不应该是所有的资源都被特权阶级所占据的,不应该是底层人士办什么事腿都跑断都无法办妥,而权贵只要坐着动动嘴就能轻易处理。

越是盛世越是稳固,就越需要开放新的跃迁渠道,而不是处处限制处处愚昧,因为百姓一定会有觉醒的时候,更何况还是如今大明这样的多民族融合国家,越是盛世就越需要对权贵进行限制,更应该强调法律和规矩。

其他的例子不好提,但大明的情况不一样。

不说有周喻在,就是每一任的皇帝他都很清楚大明的立国根基在哪,只要没有昏庸之君那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就是必要的事情,一定不能只是简单的让百姓活下去这么简单。

终于,这个世界上逐渐出现了现代社会都有的一切,周喻就这样以一个超脱的旁观者视角静静看着这个世界一点点步入他所熟悉的那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