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听后顿时恍然大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连忙拱手道:“大人果然高瞻远瞩,属下实在是望尘莫及。”
胡俊笑了笑,说道:“哈哈,这也不过是其中一种可能性罢了。战争变幻莫测,具体要如何应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接着,他拍了拍李华的肩膀,安慰道:“好了,先别想那么多了。走吧,陪本将军一起去巡视一下营防吧。”说罢,胡俊站起身来,步伐稳健地向前走去。。
李华紧跟其后,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他知道,自己跟随的胡俊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智谋过人,未来必将成就一番大业。而自己作为他的部下,也一定会跟着沾光。想到这里,李华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大齐国开国之时,局势本是一片大好,但因一场败仗而变得糟糕透顶。自那时起,除了已占领的长安城外,之前投降的藩镇纷纷反水,重新回归唐朝怀抱。如今,长安城反倒成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周围皆是唐朝领土。
在大唐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谁也没想到,那位看起来充满激情与斗志的宰相卢携,最终竟然选择了自杀来逃避现实;而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主和派郑畋,却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重担,与黄巢展开了正面对决。
然而,战场上没有奇迹,也不存在侥幸。齐军在龙尾陂遭遇了重大失败,这场败仗是他们自占据长安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惨重的一次。书生郑畋带领的军队损失惨重,尸体堆积如山,绵延数十里,大量的盔甲和武器也被遗弃。就连王璠也未能救出他的儿子,其幼子被唐军俘虏后被阵斩。
郑畋胜利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也传入了李儇那稚嫩的耳朵里。这位年轻的皇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他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一般灿烂。当着宰相们的面,李儇感慨万分:“朕深知郑畋并非仅仅是一介儒生,他的勇气和智谋让朕深感欣慰啊!”
在中晚唐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武将们的地位日益崇高,他们手握重兵,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每逢国家陷入绝境,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为国捐躯的,往往不是这些威风凛凛的武将们,而是那些看似柔弱的文臣们。这一现象着实让人感到困惑不已。
谁说儒将没有血性?郑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展现出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郑畋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彰显了晚唐名相之名。
齐军长期滞留长安,没有了游动作战的优势,又得不到任何兵员、物资方面的补充,在与唐军较量中渐处下风,被唐军压缩于长安、同州(陕西渭南大荔县)、华州(陕西渭南华州区)一带,基本失去了战略转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