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大爷的过往(1 / 2)

填房日常 晓村 1164 字 2天前

韩毕成告诉了傅天佑他和李大爷的关系,但主要的还是诉说了李大爷一家悲惨的遭遇。

原来,李大爷原名叫李金宝,本来是洛阳人,是世代的窑工,有一手家传的手艺,唐代唐三彩烧制的工艺就掌握在他们李家手里。虽然每个朝代工匠都没什么地位,但他们李家依仗着这门手艺,那些管理磁窑的官吏,也不敢对他们太过分,他们的日子总算是过得去,但也只是饿不死罢了。

韩毕成从小就是孤儿,是一个窑工的后代,因此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就在磁窑里打杂混口饭吃,那些工匠们看在他父母的份上也不管他。

没有工钱,一天就只管一顿饭,但他那时候不像现在跟个土匪似的,样貌有些凶恶,那时年纪小,人也机灵,嘴甜,和几个老师傅混的都挺好,一说小耗子,窑厂的那些工匠就没有不知道的。

这样一混就是好几年,但在这几年,因为他年纪小,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做活时谁也不瞒着他,也不担心他偷偷学了去,反正就算将来想要成事也得问过他们,何况他们也想招揽他让他做自己的学徒,为自己白干活儿,因此,韩毕成就这样混着竟学了一身的本事,只不过谁也不知道而已。

后来在他以为自己凭着这身本事可以养活自己时,却在十三岁那年被军队抓了壮丁,补充因为战乱损失的兵员,因此年仅十三岁的韩毕成到了边军,开始了他二十年的军中生涯。

而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在他去军中之前就已经逐渐凋零下来,虽然经过多年的战乱,最后萧家取代了唐朝,建立了齐国,也就是前朝,但工匠的地位却越来越卑贱。

李家的祖先也在战乱中损失了一些人,但大多数人却都活了下来,但因为中原内战,北边的草原上的突厥人趁势崛起,断绝了丝绸之路,再说,战乱一起,百姓死伤无数,别说普通百姓了,就是那些高门大户,吃饱穿暖也都成了奢望,谁还耐烦使用那些精美的瓷器?由此导致瓷器的价格暴跌,工匠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但随着前朝的建立,几十年的太平日子过下来,人们自然也有了新的追求,经过对商人一步步的放宽政策,前朝曾经也有几年繁荣的时候,丝绸之路一度也很兴盛,唐三彩自然变成了各个商队的抢手货,各地瓷窑也相继立了起来,那些工匠们也成了香饽饽,待遇一度也有了提高,不说多富贵,但最起码能填饱肚子了。

这期间也是韩毕成跟随李师傅混的正好的日子,如果不是被抓了壮丁,他说不定也成为了一个手艺精湛的工匠了。

但那些新建立的磁窑,大多数背后都有靠山支撑,而且一个个权势冲天,其中有一些眼光长远的高门贵胄,知道烧制瓷器工艺的价值,于是开始将目光对准了这些低贱的匠人,逼着他们交出烧制瓷器的秘方。

这些匠人本就是下九流,是不被人瞧得起的贱籍,如果这些贵人好言好语的出面聘请他们,或者花些钱买下他们一家,让他们一家有一条活路,他们也不会,也不敢拒绝。

可是,这些贵人,自诩有靠山,在面对这些匠人时,那是底气十足,哪里耐烦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只要秘方,或者只要掌握秘方的匠人,至于他们的家人,他们是绝对不要的,当时的粮食比金子还贵,他们可不想养一群闲人。

有的胆小,慑于贵人的威势服了软,交出了秘方赶紧带着家人逃离了这里;但也有有骨气的工匠就倒了大霉,他们不愿意交出他们赖以生存、世代相传的祖传秘方,也不想和家人分开,于是他们的悲剧就开始了。

有的一夜之间因意外起火,家人连同房子被夷为平地,尸骨无存,秘方自然也不见了踪影,有的出门不是遭遇土匪就是遇到意外死亡,而李师傅一家则是在一天夜里被人堵住灭了门,一家大小包括李师傅的父母双亲、弟弟妹妹,他的妻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三十几口,一夜之间全都死于非命!

这次凶手做的非常霸道,连火都没放,一家人的尸体就那么放着,后来官府来了,也是轻飘飘的一句“遇到了土匪”了结了此案,那些捕快查都没查,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