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修路计划(2 / 2)

“当然、为朝廷转运物资除外。”

李善长暗暗点头,这样说来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一旁的冯胜疑惑道:“大明物流是朝廷开办的,所得收益都要归于国库,为何还要交税,反正都是进入国库,何必那么麻烦。”

朱元璋也点头附和道:“是啊、反正最后都是进入国库,还交税干嘛,这不是找麻烦吗?”

朱轩表示很无语:“商业有商业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项都应该分得仔仔细细。”

“就如朝廷一样,六部各司其职,六部又管辖很多部门,按照处理的事情的不同,分设对应的部门职责。”

“如果把这些部门都放在一起,不分清楚职责,岂不是乱套了。”

这!!!

朱元璋他们一怔,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既然要修官道,朱轩想起他从网上看到的一些官道遗迹,好家伙、很多地方的官道非常窄,而且有阶梯不能行驶马车。

于是、朱轩又说道:“各地的官道情况不尽相同,比如应天府的官道又宽又平整,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官道,不仅窄还有阶梯,马车根本走不了。”

“既然要修路,那就要把这些问题解决,路段必须平整,宽度至少二十米。”

嘶!!!

众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家伙!这是多大的工程量啊,跟秦直道一样了。

要知道秦始皇修建秦直道,历时两年半、动用了三十万人。

“不行、绝对不行。”朱元璋直摇头:“大明的官道通往全国,这么大的工程量,即便是全国百姓一起修建,至少得需要几年时间。”

“百姓都去修路去了,谁来耕种呢?”

“这就是劳民伤财。”

李善长附和道:“就好比隋炀帝杨广开修连接南北的漕河(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大事。”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于急功近利,劳民伤财,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民怨四起。”

“若是他能徐徐图之,或许就没后来的李家什么事了。”

“朝廷把修路的事情承包出去,但修路的人还是要雇佣百姓,百姓赚到钱又如何,到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朱轩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只是先进行规划,当然不会那么搞。”

“朝廷可以先把应天府作为试点,那些灾民不是还没得到安置吗,何不利用起来,反正他们现在回到老家依旧干旱无法耕种。”

“等过个一两年,他们老家的旱情也得到了缓解,而他们这这一两年时间里,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赚一笔银钱回去。”

“不然的话,即便是旱情结束,他们身无分文,回到老家也很难生存下去。”